html模版徐崢陸川等從業者座談研討中國電影如何面向未來
原標題:中國電影如何面向未來(文化脈動·聚焦國產電影質量系列①)

2016年暑期檔,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較去年同期零增長,這對於已經習慣瞭國內電影票房每年增長30%甚至更高的人們來說,確實有點突然和意外。與此同時,也有人指出,中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與國產電影質量不高關系密切。

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當人口紅利帶來的市場規模擴張趨於平緩,電影產業和市場發展方式的轉型也迫在眼前。多年來的市場培育,觀眾閱片經驗的不斷豐富,都讓觀眾對國產電影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電影應當往哪裡走?中國電影的質量究竟如何提高?

近期,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起舉辦“聚焦創作質量,贏得電影未來”系列座談會,國內部分電影從業者在會上就如何提高國產電影質量提出意見和建議,本刊將對此進行獨傢報道。

——編 者

理性面對資本,提高生產力集約化水平

2016年1月至8月,國內電影票房增速約13%,而2015年同期較2014年的增速超過瞭45%,其中的落差讓不少人發出疑問——中國電影增速放緩,是否意味著中國電影的黃金發展機遇期已經過去瞭?

事實上,來自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生產力仍然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截至8月31日,2016年國產故事影片立項近3000個,預計全年國產影片產量較去年有所上升;國產電影投資主體約1500個,最高峰時達到2000個,其中可持續從事電影創作生產投資的主體超過300個;影院建設仍高速運行,全國銀幕總數突破37700塊,每日全國市場排片多達21萬場;全國觀影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2%,高於同期票房增幅。中國電影強勢進步的趨勢不可阻擋。

“作為創作人員,我們對市場和資本的活躍度可能感受更深。”導演陸川說。去年,他執導的《九層妖塔》上映,整部影片的後期特效制作也由他帶著17位年輕人完成。而就在今年,他在為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尋找國內特效制作人員時,卻驚訝地發現這17位年輕人分頭成立瞭6傢公司,手上均已合約滿滿瞭。

同樣的問題,導演徐崢也有所感觸。幾年前,他執導的《人在囧途之泰囧》讓整個拍攝團隊都成為行業裡炙手可熱的人物,轉眼之間,影片中的主演、攝影師、錄音師都做瞭導演,編劇也開瞭自己的公司。“我感覺力量被分散瞭,盡管都合作過一次,但當我再需要去聚攏他們的力量時,大傢都在各自發展。資本面前,所有人都忙著自立門戶、各占山頭,成為相互提防的競爭關系,溝通成本高瞭,行業的聚合效應突然就變弱瞭。”

曾幾何時,國產電影在資金匱乏的困頓中一籌莫展,而如今,當充裕的資金為中國電影人創造瞭將夢想變為現實的條件時,新的焦慮卻悄然而至。一邊是資本的瘋狂追逐,一邊是行業生產力的超負荷運轉,恰恰暴露出當前國內電影行業人才短缺之甚,而人才儲備直接關系到電影行業的發展後勁。

創作者在面對資本時的心態也引人深思。《滾蛋吧!腫瘤君》導演韓延發現,當下一些青年創作者為瞭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作品,提高所謂的創作效率,往往習慣於閉門造車,用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他們沒有直面過觀眾的感受,就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面,他們也不觀察生活瞭,過早地變成瞭寫作機器,這讓他們離觀眾越來越遠。”

“我有一個特別深的擔憂,如果我們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資本快速註入電影市場,那麼高速的增長或許並不能給電影工業積累下更好的操作規則,也不能孕育出更多熱愛電影的從業人員。面對資本,如何避免沖動、保持理性,是我們首先要想明白的事。”陸川說。

尊重觀眾,建立科學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

在一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如何平衡票房所代表的經濟利益和其作為文化產品的藝術訴求,一直是行業內外普遍關註的話題。

“我們的電影評價系統除瞭票房沒有第二個標準,這其實讓每一個導演都很困惑。”導演寧浩說。幾年前,他到美國好萊塢交流,臨行時獲贈瞭一套光盤,“他們說,這是我們得過奧斯卡獎的影片,送給你收藏,我們也拍過《變形金剛》那樣的大片,就不送你瞭。”這次交流讓寧浩感觸頗深,“我們的電影人不能沒有票房之外的精神追求,這不應該是我們拍電影的意義。”

徐崢也認為中國電影亟須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評獎制度和激勵機制。“我們原有的評獎系統基本已經失去瞭信任度,大傢不認為得到某一個獎真正是一種行業內的尊重和榮譽,但實際上一個權威的評價系統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瞭一種對主流價值和創作水準的評定,代表瞭大傢都應當去追求的標準和境界,沒有瞭這種標準和機制,大傢都會在商業和藝術的周旋中感到糾結和焦慮。”

事實上,在電影創作中,藝術與商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從來都不台中二手餐飲設備估價是完全背道而馳的訴求,但二者的有機結合也必須建立在專業化和有充分機制保障的基礎上,而這也恰恰是尚且年輕的中國電影產業與歷經上百年產業積累的好萊塢之間的差距。

“在《我們誕生在中國》的拍攝過程中,與迪士尼同行的合作讓我想起瞭十年前進北影廠的經歷。我當時在北影廠先當場記,再給謝鐵驪導演當副導演,學到那些電影的規律,在如今熱熱鬧鬧的行業裡被很多人遺忘瞭,但這些規律,小到具體的拍攝制作細節,大到一個人的培養和成長過程,在好萊塢的片場裡都還在,這是電影人對創作應有的認真和尊重。”陸川說。

對此,《驚天大逆轉》的導演李駿也表示:“電影是一個工業體系,它的發展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有充分的機制保障。如果放棄瞭這些規律和機制,對電影本體的認知就會逐漸流失掉,電影會變成一個單純的商品媒介,而不再具有特殊的藝術性。”

樹立文化自信,用中國故事傳遞精神價值

當前,電影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一方面,今年國內電影市場增速放緩,尤其是暑期檔較去年同期零增長,讓電影從業人員意識到觀眾對電影類型、題材、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國產電影與進口影片的角力逐漸升級,2018年開始,進口影片的數量將更多,發行渠道也將更多樣。那麼,中國觀眾究竟想看什麼樣的電影?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裡?

“我一直認為中國電影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本土化。”寧浩說,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許多電影人在進入行業之初,尤其是在學習類型片創作的過程中,都是從國外書籍和電影開始的,但他逐漸發現,文化創作並不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平移。“我覺得必須從自己的文化當中尋找有可能呈現的結構形態和故事形式,美國白菜蘿卜到瞭中國不能還按照美國那個辦法種,它轉移瞭一塊土地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且這是非常大的變化。同樣的道理,美國的類型片到瞭中國也不能直接移植不改變。”他提出,電影創作者要堅定自我文化意識,並且從傳統文化和當下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去尋找這種意識。“對於我個人的創作而言,相信自己對於生活的體驗和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發現的事情,這是特別有意義和價值的出發點。我覺得隻有堅定瞭這個認識,我才能創造出比較符合我們本土觀眾口味的東西。”

《尋龍訣》《畫皮》等影片的導演烏爾善以擅長創作與世界一流電影工業水準接軌的影片著稱,但他仍然強調電影創作中的“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他認為,面對好萊塢的優秀經驗時,最應當學習的是他們尊重觀眾的創作態度。“好萊塢商業片所有的創作和生產都是跟市場密切結合的,創作對他們來說需要不斷地跟觀眾交流,而不是某一個創作者一廂情願的事。”

“中國電影的發展靠的是創新。我們既要堅持創新的勇氣,也要堅持質量和水平的追求;既要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也要用更大的力度在電影形態、電影語言、電影類型、電影模式等方面去走出我們自己的步伐。這是時代給中國電影的嚴峻挑戰,更是中國電影人肩負的重任。”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記者 劉 陽)

(責編:宋心蕊、燕帥)


推薦閱讀

自媒體二手餐飲設備估價智能分發平臺蜂起 內容爭奪激烈

如果說2015年是新聞客戶端的高峰年,那麼2016年各大網站掀起瞭自媒體智能分發平臺的熱潮。進入2016年以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各大網站、平臺等對內容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內容創業者的影響如何?

【詳細】

職責與使命——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

8月22日,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職責與使命——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開幕。眾多業內人士、專傢學者、新聞工作者齊聚,圍繞承擔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工作,進行瞭深入交流。【詳細】

中古設備收購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o060a8g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